饲料霉变怎么办 (1)气候与季节 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、湿度条件。最易污染饲料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、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。它们大多数属于嗜温菌,最适宜生长温度...
(1)气候与季节
霉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、湿度条件。最易污染饲料的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、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。它们大多数属于嗜温菌,最适宜生长温度一般为20~30℃。其中,曲霉菌属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0℃左右,青霉菌属为25℃左右,镰刀菌属一般为20℃左右,其最适相对湿度为80%~90%。因此,霉菌的生长繁殖与地区气候条件和季节有密切的关系。比如在我国南方的梅雨季节,霉菌生长繁殖最旺盛,饲料霉变大多发生在这个季节。
(2)饲料原料含水量高
饲料原料如果含水量高,在贮存时容易霉变。而且这种原料如不经干燥处理即用于配合饲料生产,常会导致其产品的水分含量超标,并使产品也易于霉变。玉米、麦类、稻谷等谷实类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%~18%时是霉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条件。粉碎后的谷实类在水分含量高时更易发霉。因此,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(或称安全水分)之下(如谷实类一般为14%以下)。
(3)饲料加工、包装过程中出现问题
在颗粒饲料的生产过程中,如果冷却器及配套风机选择不当,或使用过程中调整校对有偏差,导致颗粒料风量不足或冷却时间不够,致使生产的颗粒料水分含量及料温过高,这样的颗粒饲料装袋后易发生霉变。在饲料制粒系统的颗粒料提升料斗和管道中积存的物料,如果未定期清理,可形成霉积料,脱落后进入成品仓和包装袋,会引起整批颗粒料霉变。
(4)饲料贮存与运输过程不合理
饲料仓库潮湿、鼠患严重,库区清扫不及时和消毒不彻底,饲料堆垛不合理,库存时间过长,运输时饲料受到雨淋、曝晒等,都容易引起饲料霉变,另外,原料仓长期不清理或受到污染,积存在原料仓的物料也易于发霉。
饲料回潮的原因,主要是饲料所处的环境湿度太大,因此,饲料库要建在地势高燥处,加强饲料库的通风散湿,堆垛饲料时,地面放木棍等将饲料袋与地面隔离,尽量不靠墙壁堆垛饲料。经常检查库内饲料,发现回潮的饲料及时清理。必要时饲料库内可放些吸水防潮的白灰等。
存放饲料应有专用仓库,每次入料之前彻底清扫,入料之后熏蒸消毒。当日饲喂的饲料当日运,鸭舍内不要有过夜的饲料,鸭群喂后抛撒的饲料要及时打扫干净,防止饲料被老鼠粪便污染。饲料储存期不得超过15天。在饲料的贮藏上,玉米一般采用籽实贮藏,需配料时再粉碎。饼粕容易感染昆虫、病菌,保管时应特别注意防虫、防潮和防霉。麸皮吸潮性强,容易酸败、生虫和霉变,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更容易霉变,在贮藏期应勤检查,防止结露、吸潮和生霉,一般贮藏期不宜超过3个月。贮藏米糠时应避免踩压,注意通风降温,不宜长期贮藏,要及时推陈出新。全价颗粒饲料含水少,较容易贮藏。全价粉状配合料容易吸潮发霉,一般不宜久放,贮藏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周。浓缩饲料、添加剂预混料应存放在低温、遮光、干燥的地方,贮藏期也不宜过久。
关于池州饲料库清理疏通和池州饲料厂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